首页 > 快讯 > 武汉大学一名博士生不堪压力自缢

武汉大学一名博士生不堪压力自缢

更新:2025-02-26 02:44:13 来源:好学网

33岁医生在浴室上吊自杀

昨天,武汉某知名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在家中上吊自杀,引起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悲痛。

据了解,自杀的医生叫阿雷(化名)。他主修科学与工程,是他就读的大学一名教师的儿子。他今年33岁了。他的母亲四年前去世了,他和父亲一起住在学校宿舍。

昨天中午,记者赶到大学家属区,学校和部门领导前来表示慰问。

据其父亲介绍,昨晚11点左右,阿磊主动找他说话。谈话中,阿磊表示,自己在外地的女朋友不愿意来汉工作,他的博士论文也遇到了一些障碍。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阿磊多次表示自己最近压力很大,心情很低落。

昨天凌晨1点左右,父子俩回到房间休息。早上7点左右,父亲起身去厕所时,发现厕所门关着,没有人接听他给儿子的电话。从通风口,他看到有人吊在厕所里。他破门而入,发现阿磊已经用铁丝上吊自杀了。父亲赶紧剪断电线,通知了阿磊的弟弟,然后拨打了120急救中心求助。

当120急救人员赶到时,发现阿磊已经死亡多时。在家中发现了阿雷留下的简短遗书,说他对不起家人的成长,对不起女朋友,也说自己压力太大……

目前,学校保卫部门初步认定阿磊系自杀。父亲表示,阿雷从小就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多次保送入学。母亲的去世对他打击很大。

师友感叹:他太追求完美了

听到这个坏消息后,阿雷的导师和同学都很伤心:阿雷过于追求完美,这是他性格的悲剧。

导师秦教授告诉记者,阿雷在学校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他亲自点名留校到重点实验室工作,并招收他为博士生。事发前一天,阿磊在电话中与他谈论了项目的进展和近期的安排,没有表现出任何自杀的迹象。

在整理阿磊的随身物品时,大家发现他连工资卡密码、项目密码都没有透露,遗书也很简短。这让秦教授觉得阿雷的自杀是一个突然的想法。

秦教授表示,阿磊非常聪明,学术态度也非常严谨。其他同学可能会很快发表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阿磊总是验证、精益求精,这也导致他发表的成果较少。因此,他一直在攻读博士学位。已经5年了,还没毕业。秦教授评论说,阿磊是一个真正适合学术的人,可能不适合现在略显功利的氛围。

阿雷的同学、博士生大陈表示,阿雷虽然发表的论文相对较少,但每一篇都有分量,至少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或许是因为他太追求完美,所以他比其他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压力和疲惫。

大学博士生活状况自述

与阿磊专业相似的博士生大鹏告诉记者,他们组不仅要承受身心疲劳,还要承受情绪困惑,压力确实很大。

大鹏表示,获得博士学位有很多硬性指标,比如在质量足够的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这么多专业领域的人从事研究,真正产生一些新的成果并不容易。图书馆、实验室、跑项目、写论文……一遍又一遍机械的重复,对人的耐力是极大的考验。

大鹏介绍,现在的博士学习一般需要四年才能完成,但也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直到1989年才毕业。这种痛苦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大鹏在分析阿磊时说,阿磊已经33岁了,还没有成家立业,还在攻读学位。即使毕业了,我们仍然需要重新寻找生活的坐标。我们怎样才能不迷茫呢?所以他一时想不通,甚至选择了极端的方法。他能够深深地理解这种感觉。

专家观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高尚的心态

对于阿磊的极端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陈惠忠表示,此类常见案例应引起警惕。

陈惠忠表示,社会评价体系对高学历人群设置较高门槛,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知识含量高的个体来说,不能寄希望于考核体系降低门槛来适应自己,而应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适应考核体系。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高知评估体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某些专业领域的门槛确实过高,教育部门就需要调整门槛。

陈惠忠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知人民理所当然地应该承受更高的压力。因此,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培养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心理学专家表示,除了普通自杀的心理缺陷之外,阿磊的极端选择也可能与“精英忧虑”现象有关。专家分析,精英人士的认知高于普通人,这常常导致他们产生“能看到什么却做不到”的困惑。当这种迷茫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无法释放时,就可能陷入绝望,走向极端。

两位专家都认为,关注高学历人群的心理健康、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应成为教育系统的必修课。

【武汉大学一博士生不堪压力自杀】相关文章:

天津大学校长称禁止大学排名不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名单及安排

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安排

南开大学学子传递火炬庆祝建校90周年

中国农业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3月举行

北京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校本部)

河南梆子响彻北大

北京大学开设成人教育专业17个,仅招收专科生。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庆祝建校95周年

中国农业大学:60%在校学生可获得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