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曝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贾士秋职称申报造假

曝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贾士秋职称申报造假

更新:2025-04-06 08:22:12 来源:好学网

6月29日,某门户网站的一篇博文将45岁的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贾士秋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比抄袭者还糟糕的是什么?请看这份教授职称评审表》的博文直接指出,女教师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评审中提交的学术著作涉嫌造假。

2007年12月14日,郑州大学教师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了59名教授。贾士秋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唯一入选的,排名第18位。

报关单信息存在诸多疑点

博文作者称,他无意中看到了一份2006年郑州大学教授职称评审申请表。在这张非常严肃的高级职称评审表中,他发现了很多令人震惊的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和年龄不一致等。博主还在文末附上了三份申请正教授职称材料的扫描件,供读者对比。

经笔者举报,中国青年报记者展开调查,发现表格中的信息确实存在不少疑点。

首先是申请人年龄和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问题。记者注意到,表格中,身份证号码为4101026309。根据旧版身份证的构成规则,第七、八位数字为出生年份,第九、第十位数字为出生月份。按照常理,贾士秋的出生年份应该是1963年9月,但申报表中的出生日期一栏却是1964年9月。

其次,表格中就任以来发表的代表作一栏,需填写的内容是申请人就职以来发表的专业代表作。记者注意到,填表人填写的栏目是“发言人制度研究系列”。以下包括3本书,其中《发言人制度入门》之后的一本被标记为单一作者。在出版时间、出版内容(期号)一栏中,显示的信息为2005.1华夏出版社(ISBN 7-5080-015-652/3/4)。在排名和字数栏里,显示的信息是主编75万字,光是25.6万字。

博文作者声称,他曾以购书名义向华夏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询问,但无果,随后又联系了该出版社的主编。主编室一位姓张的女士在电话中表示,书号中的5080确实是华夏出版社的编号,但随后的015-652/3/4不仅不符合编号规则,但该公司从未使用过这些数字。在出版社的BBS网站上留言要求购买该系列丛书后,也得到了出版社的回复:我们出版社没有这本书。

博文作者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伪造学术成果。

记者致电华夏出版社总编辑。接听电话的女士应记者要求,在出版社数据库中查找了《发言人制度入门》一书。她明确告诉记者,数据库里肯定没有这本书。书。随后,她以新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却没有找到《新闻发言人制度入门》这本书。

进一步询问后,记者意外发现,还有人自称是该博文中被指捏造的专着《新闻发言人制度简介》的作者。作者名叫孙巨成,信息显示,他拥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一家杂志社工作。

孙巨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新闻发言人制度概论》是他的个人学术专着。该书2005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但印数很少。后来专门对其进行了扩充,出台了《新闻发言人制度》。 《人物与新闻发布实践》,100万字,印数万余册。

孙菊成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时,贾实秋是他的师妹,两人非常熟悉。至于为什么这本书会成为别人申请的学术专着,并且是唯一作者,我也不清楚。

博文作者写道,有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大学教师到了职称评定时,没有书,就找到印刷公司,花高价印刷自己编造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印刷质量与普通出版物不一样。同样的,有ISBN,有出版社,反正只要是正规的书,都有。不过这个ISBN往往是自己编的,出版商必须是正规的。反正在职称评审的时候,只需要给出两三本样书,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就不会去检查这些书的真伪。这样就可以获得教授的职称。这些所谓的学术著作数量极少,而且只有作者本人拥有。只有在评审现场和登记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到。之后,他们的使命就完成了,他们就永远消失了。

两篇论文有问题

博文作者还提醒,申请人的其他学术成就也可能存在问题。

记者查阅CNKI等论文数据库后发现,申请表中确实有两篇论文存在问题。

比如《论宽带对传播的影响》这篇论文,发表时间、发表什么期刊(期号)一栏显示的信息是2004.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CN114083/c,但记者发现这篇论文确实存在,但作者不是付宇辉。信息显示,作者2003年提交该文章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

此外,申请表中的《主持人应牢记法律》一文涉嫌重复投稿。以评论形式发表于1996年10月的《新闻阵线》,1996年发表过一篇与本文几乎一模一样的论文,2018年9月的《音幕世界》也发表过。

此外,令记者惊讶的是,这些文件中有不少是贾士秋的签名,而不是申请表上点名的贾士秋。

记者在学校内部通讯录中也看到了贾士秋的签名,但贾士秋的签名也常见于学校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公布和学生论文指导老师栏目中。

记者进一步查询发现,贾士秋获得郑州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程梅教授学习新闻理论,获新闻学博士学位。 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一年。 199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教师,2006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他的研究成果是这样介绍的:出版《广播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第二卷)》等专着,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 ,参与编着《新闻发布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第二卷)》。 《应用广播》、《中外广播作品分析》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共15篇。

但这些作品均未出现在高级职称评审名单中。

当事人不方便回答记者提问。

7月1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上贾士秋。她表示,她需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回应媒体采访。

记者问:那份声明书是你的吗?那本书是不是你的作品?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贾士秋说:这个要说很久了。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发言人。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方便单独回答你的一个问题。

记者问:孙菊成的个人专着中也列出了这本书吗?

贾士秋说:是的,我们是同学

记者问:所以你也列出了这本书?

贾士秋说:我们是一个系列的。关于相关问题,当我们学校允许我面对媒体时,我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我在学校开会,校长组织的会议也在讲这个。

记者问:你有这本书吗?我们去读这本书吧,好吗?

贾士秋说:如果你想来学校,学校会统一安排。如果你需要看的话,学校会给你看。

7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大学,首先来到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焦世军表示,贾士秋老师没有来医院。随后他拨打贾某的电话,但无人接听。焦世军表示,他到新闻学院才一个月,对于网上的提问还不清楚。目前,学校尚未收到学校相关部门的通知。

郑州大学对此事件的接待负责人表示,学校已对此事展开调查。由于调查仍在进行中,需要等待调查结果出炉后才能介绍相关情况。记者要求查看申请材料,但并未得到该负责人的批准。

7月2日一整天,记者多次拨打贾士秋的手机,但无人接听。晚上7点,记者再次登录上述博文,发现网页已无法打开。

【揭郑州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贾士秋职称申报造假】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致辞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简介

图文:北京大学政府学院教授陆峰

图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致辞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名单及须知

南开大学近三年淘汰博士生168人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援企项目十一期(3)

南开大学龙一鸣教授当选国际科学组织院士

北京大学新任校长周其锋就任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第十四期援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