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2010年“学术新人”苑宁宁的学术梦想和勇气

2010年“学术新人”苑宁宁的学术梦想和勇气

更新:2025-02-09 19:40:57 来源:好学网

作者信息:袁宁宁- 刑事司法学院刑事诉讼法七班一班研究生

文章标题:《民族视角下英国对抗的原因研究》

获奖感言:本文系统考察了英国对抗制的成因,总结了这一制度的脉络,对其进行了概念化,并提供了新的理论途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杰作。

本文作者热情开朗,做事认真负责,坚持用心品味生活。他的座右铭是,宁可退而结网,不如深渊捕鱼!

文章摘要:12世纪之前,欧洲国家的刑事诉讼模式是古老的弹劾式。然而,在12世纪和13世纪,有着相同文明的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的刑事诉讼模式却出现了分歧。当欧洲大陆各国纷纷建立纠问式制度时,英国采取了独特的做法,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陪审团制度之路。为什么英国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司法道路?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英国对抗体系形成的历史,这是最基本的前提。然后基于上述历史事实,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总结了英国对抗体系形成的特点。最后,笔者在分析了英国与其他欧洲大陆国家不同的民族特征后,重点考察了英国独特的民族特征是如何促成英国对抗体系的形成的。

获奖感言

对抗式诉讼方式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在进行改革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对抗性体制。现在学术界审视对抗制时,通常从逻辑层面来看待:对抗制本质上是平等武装、公平竞争,具有诉讼价值和优势。作者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对抗制度,阐明英国人是如何逐渐建立对抗制度的。梳理完历史脉络后,笔者开始思考一个更有趣的问题:英国为何要建立对抗制度。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以作者的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面对大量的材料和多个角度,作者最终选择了一个相对新颖的角度来解释国籍。审视和总结英国对抗制度的历史进程,笔者发现对抗制度的历史形成特征与英国独特的民族性格惊人地一致和一致。在查阅了详细的国外资料和仔细研究后,我谨慎地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英国的对抗制度本质上是英国国籍的制度外化。英国的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对抗制度的核心内涵。

从这一结论出发,笔者认为本研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理论上,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对抗制的形成历史,总结了英国对抗制形成的特点。从民族性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英国对抗制度的成因,从而证明英国对抗制度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实际上,本研究的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的对抗式制度与英国的民族性格高度契合,这提醒我们国家或任何其他国家,在进行诉讼改革时,不能生搬硬套。一个制度的移植能否成功并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制度环境的配合。其中,具体制度是否符合某个国家的国民性至关重要。因此,当我国的诉讼模式目前正在走向对抗制时,我们必须考虑到改革的进度和内容必须与我国的国民承受能力相适应,否则可能会出现南橙北橙的后果。如何将对抗体系与我国国民性相结合,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

本文最大的创新在于从民族角度审视英国对立的原因。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作者一直怀着一颗不公平的心,担心自己所谓的创新失败,担心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幸运的是,我很高兴得到了这么多评委和老师的认可。学术创新确实需要大胆和勇气,更需要冒险和无耻的精神。笔者将铭记于心,并勉励同学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篇论文作为一个起点,标志着我回归梦想。激情再次被点燃,勇气再次起航。回想起翻阅这么多资料的挫败感和面对外国文学的苦闷,我感到很欣慰。虽然求学之路充满了困难和挫折,但快乐也会和痛苦一样加倍。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可以释放心中的疑虑。那种成就感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我经历了很多,也有些动摇过,也一度想过放弃,但庆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对于未来,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为问题仍然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与此同时,学术创新无疑是困难的。除了肉体上的艰辛,精神上的经历更是残酷。它需要你在浮躁中能够冷静,它需要你在孤独中能够坚持。今天取得这么小的成绩,我要感谢那些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乃至生活中支持和鼓励我的人,特别是我的导师顾永忠教授。他严谨、执着的治学风格深深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他的谆谆教诲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同时,还要感谢小梅、张莉、天河等在学术上的帮助,感谢小乐、鹏飞等在精神上的鼓励。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一直支持我的任何决定。学业上的追求也许没有经济上的回报,但他们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快乐就可以了。不然我就无法抗拒外面世界的诱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需要的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坚强心态。

法国大学七年的学习即将结束。这篇论文也可以算是我七年学习的一个终点、一个总结或者说明。我松了口气,但也感到压力很大。在博士的未来三年里,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学业一点一滴的进步需要勇气和毅力。我希望我能做好工作,我也相信我能做好工作。最后,将一首一直激励着我的诗献给大家,献给那些为了梦想在学术道路上驰骋的人们。

不贫穷就很难成长,不奋斗就幼稚。

自古英雄出炼狱,带着富贵荣华进入凡间。

凡是酒醉梦中生死怒,以马枪决胜负。

统帅万里山川,树立了威望,威名后世。

【2010年“学术新人”袁宁宁的学术梦想与勇气】相关文章:

天津大学推出“就业快车”

图文: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

图文: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则天

中国青年报新闻摄影经典作品展开幕

图文: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季宝成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援企项目八期(4)

探秘2009年北大模拟联合国会议(图)

胡锦涛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同迎接五四运动

“北大深圳医院杯”乒乓球赛落下帷幕

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将异地开设新校区

相关阅读